他人眼中的科恩之 – 致意我最爱的歌手

他人眼中的科恩之 – 致意我最爱的歌手

“科恩的迷人之处还在于他有着多重的身份,从诗人、作家、瘾君子到歌手、情圣及僧人,这些称呼看似不太相关,却能同时在他身上毫无违和感地呈现。”

作者:直树桑 (微信 ID:shishuxiaoji)

原题: 致意我最爱的歌手:莱昂纳德·科恩

从听到《千吻之深》(A Thousand Kisses Deep)开始,我就开始关注起这个时髦的老人了,他低声的吟唱、饱含诗性与宗教色彩的旋律,我似乎再没有在谁那里听到过,而莱昂纳德·科恩(Leonard Cohen)就是那个能把二者最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的存在。

国内关于科恩的传记其实并不多,一本是浦睿文化出的《我是你的男人》,这本书的作者西尔维·西蒙斯是一名出色的作家,他对莱昂纳德及其朋友进行了多年的研究才写下此书,写法迂回却严格按着时间线前进,是个不可多得的科恩传记作品,建议深度阅读。

另外一本是海南出版社的《莱昂纳德·科恩——众人皆晓》,里面有很多以前从未公开的纪实性照片以及详实的科恩作品发布细目(包括录音室专辑、现场专辑、歌曲合集以及小说、诗集等等),建议辅助阅读。

莱昂纳德·科恩这个名字,相信对很多人来说还是陌生的。但作为我最喜欢的歌手,我觉得自己有义务把他的故事讲给更多人,把他的歌分享给更多人。老实说,这篇文章,花了我不少心血,希望你们能耐心看完。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科恩出生于一个服装世家,可以说他是一个穿着西装诞生的男人,这个衣着习惯也一直伴随着他,所以他总能给人一种庄严、肃穆、高贵的印象。

除此之外,科恩的迷人之处还在于他有着多重的身份,从诗人、作家、瘾君子到歌手、情圣及僧人,这些称呼看似不太相关,却能同时在他身上毫无违和感地呈现。

1)催眠师

科恩的催眠天赋其实从少年时期就已经有所萌芽,12岁的他通过自学《催眠术25课——催眠专家是怎样炼成的》成功让家畜获得催眠,接着还让自家的女佣赤身裸体地出现在了自己面前。而这本书的第二章还为科恩的歌手道路提供了某些暗示,书里是这样说的,

“举止切勿轻浮。应有自己的特色,且要坚定不移地遵循这一特色。安静乃行动之本。声音要压低、压低、再压低,直至接近耳语。懂得稍事停顿。欲速则不达。”
相信了解科恩的读者看到这里都会会心一笑。

2)诗人&作家

 

1950年,科恩在一家二手书店中无意看到了《费德里戈加西亚·洛尔迦诗选》,在翻了几页后,他开始被震撼住了。于是,在洛尔迦的影响下,科恩开始认真写诗,并在6年后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让我们比拟神话》并获得了“麦吉尔文学奖”,从那以后他就开始被加拿大媒体关注。

当然,他的创作还不仅仅在诗歌领域,在1963年,他的第一部小说作品《至爱游戏》得到出版并于次年获得了“魁北克文学奖”,得到了大西洋两岸书评人的积极评价。

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科恩对写作的激情近乎狂热,带着笔记本,到哪儿都写。作为一个笔耕不辍的写手,他或许也永远不会想到,自己在61年后会在西班牙奥维耶多领取“阿斯图里亚斯王子文学奖”,而在尊贵的观众席中就有洛尔迦的侄女,他们一同演绎起了致敬科恩的旋律。

 

3)吉他手

科恩学吉他的初衷其实非常单纯——泡妞。最初他就有研究过尤克里里,所以在潜心专研了民谣之后,他也勉强能用吉他弹奏一曲,但和真正的高手比还是相去甚远。尽管如此,他依旧没有放弃拜师,在看到一个黑发年轻人演绎西班牙歌曲后,他主动向前搭讪并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要到了对方的联系方式,于是科恩走上了和他学习吉他的旅途。但是好景不长,这位老师在给科恩上完三节课后就自杀了。尽管如此,科恩还是从他身上学会了不少吉他的实战技巧,也为后来的歌手生涯事业奠定了一点基础。

另一方面,科恩在大学时期还加入了两支乐队并开始在校园内外展开了疯狂的练习。他的朋友斯坦伯格是这么评价他的,“他从未把自己当成吉他英雄,他只是一直在弹,一直在练。”

也许正是这样的毅力成就了后来的科恩吧。

 

4)瘾君子
1956年,科恩刚刚到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就读,那会儿他认识了垮掉派的小说家亚历山大·托鲁奇,托鲁奇在下东区创建了安非他命大学,养了一群瘾君子。当然,认识他的科恩也没有幸免。而科恩嗑药并不是为了爽,而是为了镇定,为了集中注意力。

他尤其中意一种叫Maxiton的药兴奋剂——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一般人叫它安非他命。他还喜欢与之药性相反的Mandrax——一种安眠镇静片,既能镇定,又能催情。这种磕药习惯被他带到了后来的很多创作和演绎过程中,最出名的便是1970年的怀特岛音乐节了——面对六七十万人即将失控的现场,磕了Mandrax的科恩hold住了全场。

 

5)歌手

也许你会费解,为什么一个专注于文学创作的人会走向音乐这条路。其实这个问题对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的所有人,包括科恩都是十分清楚的:经济因素。

那个时期,科恩生活很窘迫,在发表了诗集《天堂寄生虫》后,他的经济状况也没有丝毫改变,他甚至还做起了兼职——主持节目。情况的好转源于科恩的朋友的介绍,把他推荐给了当时大红大紫的朱迪,彼时朱迪正在录制自己的第六章专辑《在我的生命里》,但歌不够啊!这时候,科恩的机会就来了,在第一次和科恩见面后,朱迪变对科恩的作品表以强烈的认同感,于是他的最新创作《苏珊》(Suzanne)《带妆彩排闹剧》和《陌生人的歌》都被朱迪的新专辑收录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迪对科恩的创作更是到了来者不拒的地步,科恩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很多之前痛苦创作所收获不到的快乐。他不断弹琴,不断写歌,他发现,音乐似乎能给自己触及到更深的东西的机会。

随着《苏珊》的持续走红、朱迪的强烈介绍以及演唱会的合唱演绎,莱昂纳德·科恩的名字也逐渐走进大家的视野。

1967年4月26日,莱昂纳德·科恩签了哥伦比亚的唱片约,开始录制自己的第一章专辑《莱昂纳德·科恩之歌》(Songs Of Leonard Cohen),这张专辑于同年12月27日发布,科恩的歌手生涯就此开始。

 

6)情圣
科恩有一种致命的魅力,他在与人沟通时总能妙语连珠,加之酷似阿尔帕西诺的帅气外表,让他身边从不缺女人。而歌与女人的联系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他在1967年自己的处女专辑《莱昂纳德·科恩之歌》所收录的两首单曲,它们分别是《苏珊》和《再见,玛丽安》(So Long Marianne)。

科恩一生有过接触的女人中,有个特别名字——苏珊,它不止一次撞进了科恩的世界。前一个成为了自己歌曲里的缪斯,而后一个成为自己孩子的母亲。

而最初让科恩一炮而红的《苏珊》正是前面这个苏珊给自己的灵感,科恩初遇苏珊还是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初,彼时的还是一个17岁的姑娘,她叫苏珊·维达尔(Susan Verdal),在她18岁便签约成了一名职业舞者,科恩的情人艾丽卡是这样评价她的,“苏珊很美很酷很有创造力,是舞蹈界的偶像,就像莱昂纳德是诗坛的偶像一样。”

尽管这首歌似乎被暗示发生了性关系,但苏珊则在采访中进行了否认,她说,“我珍惜我们之间圣洁的友谊。”

科恩在1959年12月和友人莱顿一起飞往了伦敦完成书稿,回来的路上先是去了耶路撒冷接着还去了伊兹拉,这个和她儿时憧憬过的乌托邦十分接近的地方,科恩享受起了物质的贫乏,于是,他花了祖母留给他的1500刀在伊兹拉买了房,在那,他邂逅了他的女神玛丽安·伊伦(Marianne Ihlen)。

在科恩和好友桑德菲尔看来,玛丽安简直就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于是,在得知玛丽安已结婚生子并决定和丈夫离婚后,科恩一路随行,帮助玛丽安克服路上的阻碍。

之后的日子便是科恩与玛丽安的相依为命,他们一起度过了很多快乐且痛苦的时光,但是他们的情况很窘迫,科恩必须去赚钱。科恩在外的日子,还不断保持着与玛丽安的家信,科恩曾在信中对玛丽安说道,“亲爱的,希望我们能走出未来的不确定带给我们的痛苦。我想带你走出绝望,我想帮助你。”

尽管科恩对玛丽安的情感很真挚,但是面对着越来越少的见面,科恩逐渐感觉到,分别的时刻要到了。他对玛丽安八年的情感,化成了歌。在1970年的一次音乐会上,他说,“我和她在一起生活了八年,开始时每年约有六个月在一起,然后是四个月,再然后是两个月,到了第八年,就只有两三周了。我知道是时候为她写这首歌了。”
这首歌就是,《再见,玛丽安》。

 

7)“丈夫”&父亲&爷爷
1969年早春,莱昂纳德·科恩在科学教堂遇到了苏珊·埃尔罗德(Susan Elrod),当时她已同一个富豪情人同居,但最后她抛弃了他而选择了科恩,她说,“我知道他注定会成为我孩子的父亲,我一生的挚爱。”当时她才19岁,而莱昂纳德已经34岁了。

他们没有结婚,却先后生下了两个孩子。

1972年9月,亚当·科恩(Adam Cohen)在蒙特利尔出生。尽管如此,科恩似乎还没有做好当父亲的准备,但正如西蒙斯在书里说的那样,“他的家教、他的男权思想、他的责任心都决定了他不会对自己的儿子甩手不管。”

1974年9月,苏珊和科恩的第二个孩子降生,他为她取名未洛尔迦(Lorca)以向自己挚爱的哪位西班牙诗人致敬,而科恩则成为了两个孩子的父亲。

苏珊和科恩的“婚姻”持续到了1979年,离婚后的苏珊带着亚当和洛尔迦搬去了法国,在之后的日子里,科恩还对他们母子进行了长期的经济资助,包括买房子。

2007年2月,亚当的儿子卡西乌斯·里昂·科恩(Cassius Lyon Cohen)出生,72岁的科恩当上了爷爷。

2011年2月,科恩的孙女——维亚·凯瑟琳·温莱特·科恩(VivaKatherine Wainwright Cohen)诞生,孩子的父亲是著名歌手鲁弗斯·温莱特(Rufus Wainwright),母亲是科恩的女儿洛尔迦(Lorca)。

 

8)僧人
在友人桑德菲尔的介绍下,科恩认识了日本僧人杏山,杏山在洛杉矶弄了个禅宗中心,而科恩随友人曾多次拜访。

面对家庭、事业带给自己的压力,科恩陷入了严重的抑郁症深渊,他需要禅修来拯救自己,于是他在某次巡演结束后,回到洛杉矶,做起了杏山的“助理”。1996年8月9日,在寺中修行三年之后,莱昂纳德正式受戒,成为一名临济宗禅僧,获得法号自闲(Jikan)。

在秃山生活五年半后,科恩的抑郁症达到了顶峰,绝望的他拜别了杏山,去孟买当了巴尔谢卡的门生。在印度,他终于和自己的抑郁症说了再见。

在科恩看来,印度教和佛教的教义有其一贯性:克服自我,不执,共体意识,因缘,万物的内在联系。如果你想从歌中听出他对宗教的理解,可以去试试听听《谁燃烧于火》(Who by fire)。

几件你不一定知道的事

你们知道吗,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科恩和他的诗人好友莱顿都有个不良嗜好,他们喜欢看烂片。莱顿情人阿维娃说,“看完后,我们会通宵达旦地讨论,分析片中的象征手法,争相说出自己从中看到了多少象征物,并指出彼此的错误。”

你们知道吗,其实他真的是个处女座,一首《哈利路亚》(Hallelujah)他能写五年,为了留住面子,当被Dylan问到这首歌写多久时,他只说了两三年,这种习惯其实在他进行诗歌创作的时候就已养成,他喜欢不断修改自己的作品,直到满意为止。

你们知道吗,虽然科恩没有结过婚,但他对婚姻的理解却十分深刻,他是这么对准备相约结婚的丽贝卡说的,“婚姻是世上最艰难的修行,在秃山上接连打坐数月都无法与之并论。它是每时每刻的自我反省。换句话说,配偶就是一面镜子,你无时不刻不在审视自我。谁能受得了?”

你们知道吗,1970年怀特岛音乐节前夕,科恩曾带着乐队在多个神经病院进行演出,他说:“我爱那些世人眼中的疯子。我十三四岁时就喜欢和街头的那些疯子、瘾君子什么的攀谈,我觉得和他们在一起时既轻松又自在。”

你们知道吗,其实科恩是个自卑的人,他在第一次和朱迪上台的时候曾数度怯场,这种情形还在他逐渐衰老的诸多公众场合里出现。

你们知道吗,69岁的科恩被前情人&经纪人骗去了总额高达1000万刀的财产,迫使他在74岁还踏上了世界巡演的旅程(2008~2010)。可喜的是这个过程不仅让他收获了比原先更多的财富,更收获了自信与荣耀。

2 Replies to “他人眼中的科恩之 – 致意我最爱的歌手”

  1. 原文没有引用的最后两段内容为:

    “你们知道吗,莱昂纳德让我敬佩的是他那从不停止的创作热情,不管在什么时候,他那想创作的念头似乎从没断过。在那次重拾财富的巡演过后,科恩又回到了“工作加创作”的模式中去,他说,“我想把工作做完。我不喜欢浪费时间。”

    你们知道吗,没有参加过科恩的演唱会,没有现场听过他耳语般的颂歌,是我此生之憾。”

    以下为回复直树桑君的内容

    “看到你的最后一段’没有参加过科恩的演唱会是你的遗憾’,我想分享下自己的经验,2012年在纽约的时候也是应科瑞的邀请我去了科恩的演唱会,即时的感动是,

    台下两万的听众,他只专注于演唱,他的回馈方式,似乎不是通过互动,而是给予自己所有的。那一刻让我感觉,即使台下只有几个人,他大概也一样地专注。

    前后三个半小时,中场半小时,期间没有任何休息。多次介绍他的每一位乐队成员,给他们独奏的机会,致谢众多的人,甚至特意请来的挂帘的职手。

    再次感谢你的分享,也祝愿你的热情继续。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